黑色金屬(鋼材)置于室外或露天條件下容易生銹,不但影響外觀質量,還會影響噴漆、粘接等工藝的正常進行,如不及時處理,更會造成材料的報廢,導致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傳統的化學除銹通常使用強酸,酸能與鐵銹及金屬氧化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可溶性鹽類,從而達到除銹的目的,除銹的同時,酸又能和基礎金屬發生反應放出氫,氫能對鐵銹和難溶的氧化皮產生壓力,有利于他們的剝落和高價鐵的還原,加速酸洗的過程,但傳統的酸液處理方法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即處理過程中大量氫氣的產生會使鋼材產生氫脆現象,引起金屬的力學性能下降,影響鋼鐵本身的強度;同時易形成酸霧,影響操作人員的健康和腐蝕周圍的設備及環境;酸液的消耗量也較大,增加處理成本;這類酸會對鋼材形成過腐蝕。此外大量產生的殘渣,需經常排放,既嚴重腐蝕工業管道,又污染土壤和環境。
它可廣泛應用于制造業、建筑業、修理業、交通、能源、電力、石油及礦山開采等多種行業,適用于機械設備、車輛、船舶、軍械、五金工具、建筑模板、金屬零配件等鋼材的除銹.其優越的性能會給您帶來意想不到的方便和實惠.
1.參考配方
成分 |
投料比 |
鹽酸 |
40~60 |
烏洛托品 |
1~3 |
十二烷基苯磺酸鈉 |
2~5 |
十二烷基硫酸鈉 |
0~1 |
三乙醇胺 |
0~0.5 |
氯化鈉 |
0~1 |
檸檬酸 |
0~2 |
2.配制方法
將一定分量的各組分(鹽酸(30~80g)、六亞甲基四胺(1~10g)、十二烷基苯磺酸鈉(1~10g)、十二烷基硫酸鈉(0~2g)、尿素、(三乙醇胺)、氯化鈉、6501、TX-10少量,再配加由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十二烷基磺酸鈉、檸檬酸、鹽酸配制的活化劑,混合均勻即可。
3.除銹機理
鋼材浸泡該防銹劑后,除銹劑沿著銹層和雜質層的裂痕滲透到鋼材表面上,對銹層和雜質層發生溶解、剝落作用。該除銹劑中的多種原料吸附在鋼材表面、銹層和雜層上,在固/液界面上形成擴散雙電層,由于銹層和鋼材表面所帶的電荷相同,從而發生互斥作用,而使銹層、雜質和氧化皮從鋼材表面脫落。
除銹劑中鹽酸可以清洗鋼材表面,烏洛托品對整個體系起到緩蝕作用,并消滅大部分酸霧及氣味。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可以活化酸分子,提高酸洗效果,增快酸洗速度。十二烷基硫酸鈉中的脂肪醇成分會在除銹劑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從而徹底覆蓋住鹽酸的酸霧和氣味。此外禾川該除銹劑在循環使用時,為進一步提高除銹速度、消除氣味,可加入由十二烷基硫酸鈉、十二烷基磺酸鈉、檸檬酸、鹽酸配成的活化劑。其中十二烷基磺酸鈉能激活除銹劑中的剩余鹽酸成分。十二烷基硫酸鈉具有活化作用,并用消除鹽酸帶來的氣味。檸檬酸可中和鐵離子。鹽酸可增加酸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