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粘接件表面的粗糙程度:如果被粘物表面粗糙,就增大了實際面積,易使膠粘劑保留在表面細孔中,從而能提高粘接強度。但是被粘接件不允許有太大的凹凸不平,不平度允差不超過0.2毫米。
2)粘接件表面的水分:旌工時,常使用易揮發溶劑擦洗零件,由于殘留溶劑快速揮發吸熱而使零件表面冷卻,從而導致大氣中水分凝集于粘接表面。另外,大氣中的水分和粘接物表面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和空氣中濕度過大,也會使未保護的金屬表面凝集水分而生銹,從而會使粘接強度降低。
3)膠粘層的厚度;在保證不缺膠的情況下,經試驗,膠層過厚或太薄都會使粘接強度顯著下降。不同類型的膠粘劑,要求膠層厚度不同,大多數合成膠粘劑以0.05~0.10毫米為宜,無機膠粘劑以0.1~0.2毫米為宜。
4)固化溫度的高低;對于一般室溫下固化的膠粘劑,如適當升高溫度可以加速交聯反應,有利于提高粘接強度。但是高于固化溫度太多,卻使膠層變得過薄甚至缺膠,導致粘接強度下降。
5)壓力的大小;通常在一定范圍內,壓力不足或者加壓不均勻,會使膠層出現疏松孔洞從而影響粘接強度。對于固態膠粘劑,增大壓力有利于提高粘接強度。
6)內應力:在粘接過程中產生的內應力,是影響粘接強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降低內應力,可在膠粘劑中加入增韌劑和無機填料,使粘接強度提高。
7)粘接件的材料性質;用國內同種膠粘劑對不同的金屬進行粘接試驗,粘接強度不同。其粘接強度大小的排列順序大致是:碳鋼、工具鋼、不銹鋼>硬鋁>防銹鋁、純鋁>鋅>鑄鐵>紫銅、黃銅>銀、金>錫、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