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污染的分類及防治方法
現在全球已合成各種化學物質1000萬種,每年新登記注冊投放市場的約1000種。我國能合成的化學品3.7萬種。這些化學品在推動會進步、提高生產力、消滅蟲害、減少疾病、方便人民生活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在生產、運輸、使用、廢棄過程中不免進入環境而引起污染。
人們最為關注的是那些對生物有急慢性毒性、易揮發、在環境中難降解、高殘留、通過食物鏈危害身體健康的化學品,他們對動物和人體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危害。這些危害主要表現在:
一是環境荷爾蒙類損害。近年國際上對環境荷爾蒙研究很活躍。研究篩出大約有70種這類化學品(如二惡英等)。歐、日、美等20個國家的調查表明近50年男子的精子數量減少50%,活力下降,就是由于這些有害化學品進入人體干擾了雄性激素的分泌,導致雄性退化。
二是致癌、致畸、致突變化學品類損害。研究表明,約有140多種化學品對動物有致癌作用,確認對人的致癌物和可疑致癌物約有40多種。人類患腫瘤病例的80%—85%與化學致癌物污染有關。致畸、致突變化學品污染物就更多了。
三是有毒化學品突發污染類損害。有毒有害化學品突發污染事故發生頻繁,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會穩定,有的則造成嚴重生態災難。盡管各國府采取了預防措施,事后采取了補救辦法,但也防不勝防。
為了防止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通過國際貿易可能給一個國家造成危害和災難,現在國際上采用事前同意程序公約(即鹿特丹公約)。1999年12月1日已有80個國家簽署了這個公約。有毒化學品污染在我國也客觀存在,從局部一些調查研究和監測數據看,情況比我們預想的要嚴重得多。我們應當組織一批科研監測力量開展調查研究,搞清現狀,制訂有針對性的策、法規、標準及有計劃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開發和推行清潔生產工藝,減少有毒有害化學品污染。
危害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廣泛應用于工、農業中的各種化學制劑、化肥、高效殺蟲劑對環境的污染,導致了人類生殖力下降,這些化學物質能夠干擾人類雌雄激素分子。據統計,到20 世紀末的50年間,男性的精子數量減少了50%,甚至有人認為人類如果不加以控制,最后會被自己創造的化學物質所消滅。盡管這有點危言聳聽,但環境中化學物質的危害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一項人類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人類的生殖內分泌障礙包括激素水平改變。生殖器畸形、精子活力降低或數量減少,發育異常及某些癌癥如乳腺癌、睪丸癌、卵巢癌等與環境內分泌有關。由于這些物質的親脂性,可以通過食物鏈發生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進入人體后也難以消除而發生聚集效果。
化學品污染對人類生育能力和男女性別比例的影響已經顯現。不久前,美國有研究顯示,那些懷孕期間接觸常見化學物質的女性,生下的男嬰生殖器短小,或者擁有女性化的生殖器。暴露在多氯聯苯(PCB)中的孕婦生下的男嬰,長大后更傾向于玩洋娃娃和擺弄茶具,而不是男孩子通常的舞刀弄棒。而在加拿大、意大利、俄羅斯等被性別扭曲化學品嚴重污染的地區,女孩的出生率是男孩的兩倍。僅在美國和日本,就有25萬女嬰“本該”是男嬰。
防治
1. 保證水源安全,衛生條件,人員場所的安排
持續提供安全飲用水的保障,是大災后最重要的一項防病措施。氯化物是可以廣泛獲得,廉價易用的藥品。用它可以有效抑制水中的大多數病原菌。人員安置計劃必須能夠提供足夠的水源,保證衛生條件,以及每個人都需要有滿足國際標準最低限的空間。
2. 保證基礎醫療護理條件
最基本的醫療護理條件對于疾病的預防,早期診斷和常見病治療是至關重要的。同樣重要的是提供進入二級和三級醫護設施的渠道。以下一些措施可以減輕傳染病的影響。
3. 監測/早期預警系統。
盡早發現有病例是保證迅速控制的關鍵。監測/早期預警系統應及早建立,以發現疾病的爆發并監控當地重要的流行病。為應對污染引發的疾病爆發,需要有能迅速進行化驗采樣,儲存和運輸樣本的手段,以便進一步監測研究。比如,如果認為有疾病爆發的危險,則應該準備進行相關化驗的套件。
洗消是消除危險化學品災害事故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對人員的洗消和對事故現場及染毒設備的洗消。參戰人員在脫去防護服裝前必須進行徹底洗消,對于人員的洗消主要是除污更衣、噴淋洗消、檢測更衣,送醫院檢查,對于洗浴后檢測不合格的必須進行二次洗消直到合格為止。對于裝備器材的洗消,對于一般染毒器材可以采用把器材集中用高壓清洗機沖洗也可將可拆部件拆開用高壓清洗機反復洗消等檢測合格后擦拭干凈。對忌水的器材可用藥棉、干凈的布取洗消劑反復擦拭,檢測合格后方可離開洗消場。常用的洗消劑主要有一下幾種:氧化氯化型消毒劑、漂白粉、三合一(三次氯酸合二輕氧化鈣)、氯氨等。